1名婚后努力做人的32岁女性,从月经来出现经痛,慢慢转变为经期前腹痛,到经期结束仍会腹痛,1个月中近半个月都处于腹痛状态,且经期出血量逐渐增多,白天从夜用型卫生棉甚至用到成人纸尿裤。
流产2次后3年内均未受孕,就医检查后发现整个子宫都弥漫肌腺症,超音波影像显示有肌瘤、巧克力囊肿,内诊则发现子宫后壁和骨盆腔底有沾黏现象,以致性交出现疼痛,医师评估决定采取传统开腹方式清除肌瘤、巧克力囊肿、肌腺症(子宫减积手术),所幸,术后10个月顺利怀孕,今年剖腹产下1名可爱男宝宝。
前述病患除了子宫肌腺症问题,肌肉层有3公分肌瘤,肌肉层往外也长出5公分肌瘤,子宫内膜有2公分的小肌瘤;左边卵巢也长出5公分的巧克力囊肿,同时合并有巧克力囊肿、肌腺症和肌瘤,唯有手术才能有效改善症状,增加受孕机率。
不少病患看诊时,常被子宫内膜异位、子宫肌腺症、子宫肌瘤、巧克力囊肿等常见妇科疾病名词搞得雾煞煞。子宫内膜是指每次月经来潮所剥落下来的组织,当这些组织往外跑伴随月经周期不断生长,即称为「子宫内膜异位症」。
生长在子宫肌肉层称为「子宫肌腺症」,跑到卵巢则称为「巧克力囊肿」,少数病例甚至会跑到膀胱、直肠或肺脏等部位,进而出现血尿、咳血症状,但多数仍以经痛为表现。此外,若着床于骨盆腔底,易与子宫后壁产生沾黏现象,则会发生性行为疼痛的情况。
生长在子宫肌肉层称为「子宫肌腺症」,跑到卵巢则称为「巧克力囊肿」,少数病例甚至会跑到膀胱、直肠或肺脏等部位,进而出现血尿、咳血症状,但多数仍以经痛为表现。此外,若着床于骨盆腔底,易与子宫后壁产生沾黏现象,则会发生性行为疼痛的情况。
「子宫内膜异位症」的成因与遗传基因有关,妈妈、姊妹有家族病史,本身罹患机率高达7倍。临床上也发现,罹患自体免疫疾病如红斑性狼疮患者,当子宫内膜细胞跑出子宫腔外,体内的免疫细胞无法分辨将其消灭,任由子宫内膜细胞在不对的部位生长,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好发族群。
若病灶不大、症状轻微,口服药物和针剂治疗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优先选项,口服药物成分为雄性素荷尔蒙,会降低卵巢制造女性荷尔蒙,常见副作用为长痘痘,出现水牛肩、声音会沙哑;注射「柳普林」针剂,可直接从脑下垂体抑制性腺刺激素分泌,造成假停经及更年期的热潮红现象,但不论口服药物或针剂治疗,副作用于停用后皆会恢复正常。倘若子宫内膜异位的病灶逾5公分,引发的疼痛症状、血崩严重或长期不孕时,则建议手术治疗。
异位症是1种慢性疾病,手术切除病灶后5年复发率高,因此术后必须搭配口服药和针剂择1持续治疗半年来抑制复发。尤其子宫肌腺症会像沙子般长满子宫,无法彻底清除干净,仅能执行子宫减积手术降低出血量和减缓经痛,并应持续追踪,对于想受孕者,术后治疗完毕为适当的受孕期,还能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细胞生长。
术后或有子宫内膜异位体质者应避免服用胎盘素、蜂王乳等女性荷尔蒙,也忌喝四物、中将汤,再加上适当舒压、运动,有助降低复发。此外,女性每个月正常经血量约35cc,若白天日用型卫生棉2小时就溢满、甚至用到夜用型,或出现猪血糕般大块血块时,应寻求专科医师检查、及早治疗。
- 发表评论
-
-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