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从韩剧《非常律师禹英禑》浅谈社交互动与认知行为训练。)
剧中女主角是位自闭症的天才律师,这类型的影集之所以引人入胜,主要的卖点在于主角屡屡超越旁人的期待,克服自己的先天障碍,并将不可能化为可能。
而编剧为了突显自闭症患者的人物设定,因此,特意强化了她在社交互动障碍的核心症状。从专业的医学角度看来,如果是这么明显的症状,要做到女主角在剧中所演绎的天才律师形象,并带给观众惊喜与感动,在现实生活中,应该相当困难。然而,毕竟是戏剧,剧中想传达给观众的是激励人心的正能量,若能因此唤起大众的关注与讨论,更是相当正面的回响。
从剧中认识「认知行为训练」
话说回来,这位天才律师能够每每突破自闭症可能带给她的负面影响,其实也是有迹可寻。
让我想起,近几年渐趋热门的心理治疗方法「认知行为训练 」。此治疗的概念,主要著重在病人主观的想法,并非客观的事实。它认为病人的行为,是因为自己若抱持不好的负面想法或经验,久而久之,就会自动产生一套习惯模式去思考与应对。
当经常仰赖同一套负面思考模式去应对,而忽略了现实、外在环境或其他因素时,会使病人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,而无法表现的适当且适所。
此治疗方法的另一个面向则是,病人是否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很重要。患者一定要自我分辨,每一个事件对他而言,所代表的不同反应与反应程度大小,才能有不同的应对方式,而不会陷入同一种思考的循环中。
这位天才律师就是非常理解自己的问题,就连人脸表情的辩识都有一套自己的参考系统,才有办法让自己逢凶化吉。
透过认知训练.表达感受的程度差异
我家小哥就是一个对人的表情与情绪有辨识困难的孩子,由于认知没有问题,也都能将治疗师、学校老师或父母教导他的应对方式倒背如流,但只要到了真实的场合,却不能游刃有余的去应用。
主要的关键在于前文提到的「自我认知与觉察」,他一定要清楚的知道跟觉察,同样的场景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,才能从他的剧本中,找出对应的处理方式。
最近我问他:「你觉得妈妈爱不爱你?」他说:「不爱」我回他:「妈妈最爱你了,怎么觉得不爱?」他说:「因为她经常骂我!」
所以小哥认为骂他代表不爱他,并且一直抱持这样的负面情绪。然而,当遇到妈妈没有骂他,并且对他表达爱意的情境时,问道:「以0~5分来说,你感觉妈妈现在爱你几分?」他会回答:「2分」这个答案让旁边的妈妈听了啼笑皆非,心想:为什么无法感受到妈妈的浓浓爱意呢!
因此,我开始跟他做一项练习,感受每一件人事物给他的冲击,并让他自己去评分,分数的变化是他所受冲击的程度 ,一起检讨为什么同一件事,可能因为环境或情境的不同,而有截然不同的感受。
经过训练后,逐渐让他认知「喔! 原来如此,所以我会有不同的感觉。」在他练习初期的世界里,大部分的事情都是2分,某天,他突然从口中自然的说出「5分」,并且对事件的给分开始有了更多的变化时,就连我自己都感动的快掉下泪来!
因为我知道他是打从心底,感受到不同的差异。若天才律师经过这样无数次的练习,或许也能在现实生活上,达到戏剧里所呈现的效果。
社交互动是孩子发展的基础
最近,接受媒体采访有关于「疫情戴口罩与儿童语言发展」的议题,虽然目前研究结果指出,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,却有许多人认为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,但其实都跟社交互动有关。
因为疫情而减少的社交互动,让很多孩子没有较多的语言练习经验,所以,看起来会造成语言发展的障碍,但其实「社交互动」才是最关键的基础,并且在有障碍的孩子身上会更加明显,要教养一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是非常辛苦的,并不像《非常律师禹英禑》里所演绎的欢乐多于悲伤。
然而,我也希望借由这样的温暖剧情,能为辛苦的父母们能带来一抹阳光普照的晴天白云。
- 发表评论
-
-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