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数女性从备孕开始就学习孕产知识,尤其到了孕中晚期,准妈妈都知道见红、破水、规律宫缩就是临产的重要信号。这些知识你是怎么学到的呢?是老人告诫、医生叮嘱,还是从科普资料上学到的?具体什么情况才是真正的见红、破水呢?下面我们就再温习一遍。
一、见红
一般出血量远少于月经量,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,通常发生在临产前24-48小时内。此时,离家较近的孕妈妈可以在家观察,待出现宫缩后再去医院。但是,如果阴道流血超过平时月经量,则应立即到医院。
二、子宫收缩
俗称“阵痛”,一般是从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开始,逐渐发展为间歇时间短且规律、越来越频繁的宫缩,当宫缩的强度不断增加且间隔时间逐渐缩短时,孕妈妈应及时入院。
孕晚期的敏感宫缩没有规律,不疼,因此不会造成宫口开张,孕妇也不必紧张。真正临产时的宫缩从不规律到逐渐规律,从不痛到逐渐感觉疼痛,在一阵阵宫缩中宫颈逐渐消失,当宫缩达到3分钟30秒时,宫口逐渐开大。每个人的产程是不一样长的,每个人规律宫缩也不是完全一样的,绝大多数孕妇是间隔3分钟30秒规律进行,但也有的孕妇宫缩5-6分钟一阵,宫口照样开大。因此不能千篇一律地去套别人的产程,只要是规律宫缩伴随着宫口逐渐开大,胎头逐渐渐下降,就说明是正式临产了。
子宫收缩乏力
宫缩乏力主要由胎位异常、多胎妊娠、巨大儿、羊水过多等原因造成,孕妈精神过于紧张、内分泌失调或是药物影响也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。
应对方法:1.了解分娩过程,克服恐惧心理,保持良好心理状态。2.均衡饮食,控制体重合理增长。3.定期产前检查。4.坚持孕期运动,为自然分娩创造条件。5.临产时要按时吃饭、喝水,休息,保持良好体力。6.产程中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,不要大喊大叫,以免体力过度消耗。
三、破水
临产前胎膜破裂,阴道流出大量水样液体,就是俗称的“破水”。破水后应避免站立,采取平卧,头低臀高位,即可就医。
胎膜早破在子宫内,胎膜包裹着胎儿及羊水,使胎儿生活在一个受着保护而又恒温的舒适环境中,可使胎儿免受外界感染的威胁,临产时,胎膜又可形成一个羊水囊,促使子宫口开大。如果胎膜在临产之前自然发生破裂,叫胎膜早破。如果破水发生在足月,可以通过引产,诱发宫缩,让胎儿在破膜后尽快娩出。若还没到足月,要进行保胎,保胎时一定要注意不发生感染。胎膜早破容易引起脐带从宫腔掉下来,所以尽量要卧床休息。
自然分娩
每位孕妈都有自己分娩的能力,这是哺乳动物的本能。当妊娠即将结束时,自然发动宫缩、见红、宫口自然开大,自然破水,胎头下降,使胎儿自然分娩。
无论阵阵宫缩疼痛的剧烈与否,产妇都能忍耐至分娩成功。胎儿在宫腔中,也为自然分娩做好充分准备,当每阵宫缩来临时,胎儿处于暂时缺氧状态,经过几个小时的产程,胎儿并不因宫缩的缺氧而发生胎死宫内。骨产道是崎岖不平的,胎儿能通过内旋转,不断寻找骨盆内最适合自己的径线,不断下降,最终娩出母体。这就是人类世代繁衍的最基本能力。自然产的产妇产后出血较少,并且产后很快就可以下地活动,恢复较快,这也是自然产的优势。
临产前胎动的变化
临产前胎动变化明显,准妈妈能明显感受到胎儿的躁动,像是即将出生的预告。这时虽然大幅度的胎动逐渐减少,但是产妇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,胎儿在腹部不规律地手舞足蹈。
胎动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准妈妈的肋骨下方,可能在左或在右,具体的位置取决于胎儿当时所处的地方。如果准妈妈的腹壁比较薄,将手放在胎动的位置就可以触摸到胎儿的小手小脚。一般当胎儿休息时,准妈妈暂时不会感觉到胎动,晚上有时准妈妈躺在床上准备入睡时,胎动可能会更为频繁。
临产前胎动频繁正常吗
临产前若胎动太过频繁是不正常的,这可能是胎儿在母体缺氧的表现,由于氧气不足造成胎儿窘迫,甚至危及胎儿的生命安全,所以胎儿在向妈妈发出警示。如果准妈妈没有及时诊治,或者情况严重,只能提早结束妊娠。为了避免发生上述意外,孕晚期准妈妈需每日关注胎动,一旦发现异常,及时就医。
为什么临产前胎动会减少
1.胎儿增大活动空间小
经过9个月的妊娠,胎儿逐渐发育成熟,个头越来越大,占据了更多的子宫空间,使自己的活动空间越来越有限,无法再做大翻身式等大动作了。通常在孕8月时,子宫里余下的空间就不多了。这时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,大多数的胎儿会改变姿势,将头向下靠近母体子宫颈口,这种姿势被成为头位(或顶先露)。
2.入盆后胎头固定活动受限
临近预产期,胎儿会以准妈妈的骨盆为目标逐渐下降,为即将到来的分娩做好准备。在胎儿的头部降至骨盆以后,胎头被固定,活动因而也受到限制。随着胎儿下坠,将准妈妈的上腹部解放了,胸腔原本承担的压力也逐渐减小。此时请准妈妈注意平时活动的幅度,需尽量放缓动作,即使坐下来也最好慢慢来。
一般出血量远少于月经量,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,通常发生在临产前24-48小时内。此时,离家较近的孕妈妈可以在家观察,待出现宫缩后再去医院。但是,如果阴道流血超过平时月经量,则应立即到医院。
二、子宫收缩
俗称“阵痛”,一般是从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开始,逐渐发展为间歇时间短且规律、越来越频繁的宫缩,当宫缩的强度不断增加且间隔时间逐渐缩短时,孕妈妈应及时入院。
孕晚期的敏感宫缩没有规律,不疼,因此不会造成宫口开张,孕妇也不必紧张。真正临产时的宫缩从不规律到逐渐规律,从不痛到逐渐感觉疼痛,在一阵阵宫缩中宫颈逐渐消失,当宫缩达到3分钟30秒时,宫口逐渐开大。每个人的产程是不一样长的,每个人规律宫缩也不是完全一样的,绝大多数孕妇是间隔3分钟30秒规律进行,但也有的孕妇宫缩5-6分钟一阵,宫口照样开大。因此不能千篇一律地去套别人的产程,只要是规律宫缩伴随着宫口逐渐开大,胎头逐渐渐下降,就说明是正式临产了。
子宫收缩乏力
宫缩乏力主要由胎位异常、多胎妊娠、巨大儿、羊水过多等原因造成,孕妈精神过于紧张、内分泌失调或是药物影响也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。
应对方法:1.了解分娩过程,克服恐惧心理,保持良好心理状态。2.均衡饮食,控制体重合理增长。3.定期产前检查。4.坚持孕期运动,为自然分娩创造条件。5.临产时要按时吃饭、喝水,休息,保持良好体力。6.产程中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,不要大喊大叫,以免体力过度消耗。
三、破水
临产前胎膜破裂,阴道流出大量水样液体,就是俗称的“破水”。破水后应避免站立,采取平卧,头低臀高位,即可就医。
胎膜早破在子宫内,胎膜包裹着胎儿及羊水,使胎儿生活在一个受着保护而又恒温的舒适环境中,可使胎儿免受外界感染的威胁,临产时,胎膜又可形成一个羊水囊,促使子宫口开大。如果胎膜在临产之前自然发生破裂,叫胎膜早破。如果破水发生在足月,可以通过引产,诱发宫缩,让胎儿在破膜后尽快娩出。若还没到足月,要进行保胎,保胎时一定要注意不发生感染。胎膜早破容易引起脐带从宫腔掉下来,所以尽量要卧床休息。
自然分娩
每位孕妈都有自己分娩的能力,这是哺乳动物的本能。当妊娠即将结束时,自然发动宫缩、见红、宫口自然开大,自然破水,胎头下降,使胎儿自然分娩。
无论阵阵宫缩疼痛的剧烈与否,产妇都能忍耐至分娩成功。胎儿在宫腔中,也为自然分娩做好充分准备,当每阵宫缩来临时,胎儿处于暂时缺氧状态,经过几个小时的产程,胎儿并不因宫缩的缺氧而发生胎死宫内。骨产道是崎岖不平的,胎儿能通过内旋转,不断寻找骨盆内最适合自己的径线,不断下降,最终娩出母体。这就是人类世代繁衍的最基本能力。自然产的产妇产后出血较少,并且产后很快就可以下地活动,恢复较快,这也是自然产的优势。
临产前胎动的变化
临产前胎动变化明显,准妈妈能明显感受到胎儿的躁动,像是即将出生的预告。这时虽然大幅度的胎动逐渐减少,但是产妇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,胎儿在腹部不规律地手舞足蹈。
胎动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准妈妈的肋骨下方,可能在左或在右,具体的位置取决于胎儿当时所处的地方。如果准妈妈的腹壁比较薄,将手放在胎动的位置就可以触摸到胎儿的小手小脚。一般当胎儿休息时,准妈妈暂时不会感觉到胎动,晚上有时准妈妈躺在床上准备入睡时,胎动可能会更为频繁。
临产前胎动频繁正常吗
临产前若胎动太过频繁是不正常的,这可能是胎儿在母体缺氧的表现,由于氧气不足造成胎儿窘迫,甚至危及胎儿的生命安全,所以胎儿在向妈妈发出警示。如果准妈妈没有及时诊治,或者情况严重,只能提早结束妊娠。为了避免发生上述意外,孕晚期准妈妈需每日关注胎动,一旦发现异常,及时就医。
为什么临产前胎动会减少
1.胎儿增大活动空间小
经过9个月的妊娠,胎儿逐渐发育成熟,个头越来越大,占据了更多的子宫空间,使自己的活动空间越来越有限,无法再做大翻身式等大动作了。通常在孕8月时,子宫里余下的空间就不多了。这时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,大多数的胎儿会改变姿势,将头向下靠近母体子宫颈口,这种姿势被成为头位(或顶先露)。
2.入盆后胎头固定活动受限
临近预产期,胎儿会以准妈妈的骨盆为目标逐渐下降,为即将到来的分娩做好准备。在胎儿的头部降至骨盆以后,胎头被固定,活动因而也受到限制。随着胎儿下坠,将准妈妈的上腹部解放了,胸腔原本承担的压力也逐渐减小。此时请准妈妈注意平时活动的幅度,需尽量放缓动作,即使坐下来也最好慢慢来。
- 发表评论
-
-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