律师娘林静如跟产后忧郁缠斗2年
林静如说,「说真的,这种病没有得过的人,真的很难想像。包括我自己。」原本乐观开朗的她,在罹患产后忧郁症以前,也以为忧郁症是心情不好、想太多,只要往好处想就好了,但在孕期贺尔蒙的震荡下,她才发现罹病后所有症状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。
就是想不开!如果不是有孩子,她很难想像会做什么可怕的事
林静如听了很多人的建议,包括运动、户外走走、心理咨商,「他们叫我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,当然也包括叫我想开一点。」但她大声呐喊:「可是,都没有用啊!我就是想不开嘛!我就是觉得生活没有什么值得过下去的,即使在艳阳下,我都觉得自己满脑子的乌云。」
她懒得打扮、不想起床、出门、跟别人讲话,她常常在放空中度过一天,整天一事无成。
「我觉得自己失能了,本来一个小时就可以写出的文章,现在一个字也写不出来,身旁的东西常常不见,听到别人说话就想发脾气,头也常常痛,晚上都没办法睡觉,那时候觉得,为什么上天要让我这样,我好想逃离这个世界,好想要……」
碰到一位好医生,对产后忧郁症病患很重要
她强调,「一开始没有找到好医生,也因为生病的关系,没有好好的服药,造成病情时好时坏,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。常常在夜里我忍不住地放声哭泣,觉得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。」
直到有一天,林静如遇到一个好医生,透过减药、换药的方式,让她渐渐脱离药物的控制,花了将近半年的疗程,她说:「我渐渐找回以前的我。」林静如表示,是一种很普遍的病,它不丢脸,只是刚好找上了她。「忧郁症不是想不开不是懦弱,而是心生病了,而且任何人都可能,包括你以为自己是个积极开朗的人都一样。」
不要对产后忧郁的妈妈说:你想太多
她提醒,罹患忧郁症的人需要包容、需要关心、需要陪伴、需要支持,「但最不需要的就是否定,说他想太多。」她建议,必要时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协助,并坦承:「真的不是每个医生都是好医生,一定要多方比较。」
林静如最后一次去看身心科时,医生告诉她:「恭喜妳毕业了!」算算日子,她停药不到1年,她说:「有时候回想产后忧郁的那两年,还是很像一场似真似假的恶梦。」
每10位产后妈妈,就有一名罹患产后忧郁症
根据国健署统计,平均每10位产妇,就有1位罹患产后忧郁症,发生的原因包含生理性(如:荷尔蒙的紊乱)、心理性(如:过高的自我要求或完美倾向)与社会性原因(如:家人的期待或社会的传统价值观),发生的时间可能从宝宝诞生后6个月至产后1年间都有机会发生。林口长庚精神科主治医师黄智婉医师表示,要帮忙判断自己或家人有没有产后忧郁症的可能,目前最常使用的是爱丁堡产后忧郁症评估量表,可做为一种自我侦测的工具。
假设若情绪困扰若真的达到可能有产后忧郁症的程度,强烈建议一定要找精神科或身心科医师的专业帮助,和医师讨论合适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方法。
4方法帮助妈妈克服产后忧郁
卫福部双和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林佳霈提醒,成为妈妈后,许多挑战也接踵而来,容易让产后忧郁找上门。妈妈首先要照顾自己的身体,并寻求外援以分担生心理压力,才能一步步复原,克服产后忧郁。
1.透过运动、规律作息维持情绪稳定
当妈妈有产后忧郁时,需要透过运动、规律生活作息维持情绪的平稳。产妇可评估自己的体力、生产完后的状况,从事瑜珈、伸展、散步等轻度活动即可,重点是让身体维持「动」的感觉。
2.育儿适时求助,让身心灵休息
当妈妈已经有中重度忧郁的情形,切忌将压力全扛在自己身上,应寻求不同管道分担劳务。例如:请保母、到月子中心休养,或请求家人帮忙照顾孩子或分担家事,以获得时间调节自己的情绪。
如果妈妈的睡眠时间已经严重不足,要把握时间睡觉,但若已经有足够睡眠时间,也要注重「心灵」上的休息,每天至少预留一些时间给自己,从事喜欢的休闲娱乐,也可利用空闲时间和丈夫独处,和另一半聊天、出门散心,都有助于妈妈维持较放松的状态。
3.练习将郁闷讲出来
向家人、朋友倾诉烦恼,通常得以释放压力,让心里好过一些。但是,许多妈妈难以启齿自己有产后忧郁,或担心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烦恼、被否定而将难过闷在心中。另一半可一并练习分享情绪,由自身做起,协助太太将烦恼说出口。
4.寻求专业人士
症状较轻微的患者,可借由心理支持、维持生活规律作息,慢慢克服忧郁的情绪。但若是产后重度忧郁的患者,有时需要借助药物治疗,以防止疾病严重影响生活。妈妈除了借由药物调节情绪,也可搭配心理咨商,与专业人士对谈,为情绪找到出口,或利用张老师专线、生命线,以匿名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心情。
- 发表评论
-
-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