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来临时,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?抱起孩子就准备往外冲?抓紧老公手足无措?冷静的坐著等待地震结束?或是想起以前学的,找桌子躲藏?其实,在地震或其他天然灾害来临时,我们能反应的时间往往就短短几秒钟而已,但这几秒钟就是成功逃生的关键,因此平时的事前准备,绝对不能没有!
平时备妥地震避难包,防灾有一套!
每个家庭除了急救箱外,一定要准一个避难包,并且每几个月更新替换一次里面的物品,虽然不希望用到,但有备无患,就怕遇到了要用却没有的情况发生,至于避难包里面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呢?新北市政府制作了一张基本物品的图片,我们可以在依照自己家里的状况,替换或增加物品。
地震保命3步骤:趴下、掩护、稳住
以前建议地震来时要立即开门逃生,但目前强调需看当时所处位置,且此时地面正在摇晃,应先找掩护,戴上防灾帽,躲进桌子下,并抓住桌脚以保持身体平衡,务必做好「趴下、掩护、稳住」。
当地震稍歇,在地震的间隔为疏散最佳时机,需谨守「不语、不跑、不推」疏散避难三不原则。「不跑」并不是指慢慢走,由于孩子不说话时,容易保持专心,能够听从指令,灾害发生时能够保持冷静不慌乱,再大一点会教导一些自保的方式。而奔跑、推挤也容易发生意外,时常发现当地震还没有造成伤害时,却因疏散发生推挤碰撞而受伤,且奔跑也容易造成慌乱与紧张。
规划防灾相关亲子活动,提升孩子防灾素养
除了平时的例行性防灾掩护演练,建议爸妈可多利用假日,安排防灾相关的亲子活动,如:内湖的防灾科学教育馆,北投的捷运体验营等资源。防灾教育除了让孩子更了解灾害之外,也要重视在地化,因为在都市发生的灾害和郊区的灾害型态不尽相同,严重程度也不一样,面对不同灾害应了解其应变方式。
很多防灾课程的推动应结合在地资源,例如、高雄有捷运系统,孩子接触捷运的频率高,需要了解如何从捷运车厢逃生,并将防灾观念落实在生活中,提升孩子的防灾素养。
- 发表评论
-
-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