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殊儿教我们学习爱,浅谈特殊儿家庭压力!

2022-11-23  来源:妈妈宝宝网 标签:

父母带著期待的心情迎接孩子的到来,但在孩子渐渐成长的路上,发现了孩子的气质不一般时,特殊儿父母难免会感到失落与自责,脑海中可能常常会冒出「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?」各种压力也伴随而来,让父母难以喘息。父母的压力大,身旁的人看了也难受,但究竟我们可以如何陪伴彼此面对呢?

特殊儿教我们学习爱,浅谈特殊儿家庭压力!

亲友的支持 长期与儿少工作的巧涵心理师分享,许多特殊儿父母的压力,常是从亲友儿来的。亲友们也许看见了父母的不容易,希望可以给予帮助,想要给予父母一些教养上的建议。但这往往会造成反效果,会让父母感到压力与自责,质疑是不是自己还做得不够好或不对呢?若亲友希望给予帮助,心理师建议给予更实质上的,例如帮忙父母陪伴孩子一段时间,让父母拥有一个喘息的空间;或是单纯倾听父母在教养上的挫折与感受,同理他们的辛苦,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。关于教养建议方面,如果父母主动询问、要求建议时,再提供协助,或是也可以建议他们找专业人员咨询,亲友扮演支持的角色即可。(推荐文章:被忽略的孩子,家有特殊儿!父母该如何照顾到特殊儿童的手足关系)

特殊儿教我们学习爱,浅谈特殊儿家庭压力!

环境的友善 「你看那个小孩一直哭,他妈妈都不管他,没家教!」这一句话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呢?生活中,我们常听见类似的话语在评论路上行为失控的孩子和家长。这一句话,或许是带著希望父母可以好好管教孩子的善意,但对于听见的父母而言,只会加深他们的挫折感。旁人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孩子,随意下了个判断,很轻易地就使父母感受到被否定的失败感。特别是大环境对特殊儿的了解不充分时,常有人给特殊儿贴上负面的标签、视孩子为害群之马等,这些不友善的态度亦会让父母感受到压力。父母一方面担心孩子在学校是否会受到欺凌,造成心灵受伤,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造成他人的困扰,让其他人的工作负担增加。 巧涵心理师呼吁大众,若在我们生活中发现一些孩子有状况时,可以给予一些包容与时间,让父母能好好地处理孩子的状况。许多时候,善意地不去关注,让父母能专心处理孩子,就是当下最好的帮忙了。有些时候,孩子失控是因为还未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,当下的冲突其实是父母陪伴孩子好好练习的机会;但练习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时间慢慢累积经验,社会若能塑造一个友善包容的环境,让父母能好好与孩子磨合,会是极大的支持力。如:在捷运上,一位狼狈不堪的母亲和你对上眼时,友善给她一个微笑。或是学校老师可以带领一些活动,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,用正向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不同的特质,举例而言:好动的孩子其实是充满活力和创意的,如果有需要发挥体能和创新的任务,就可以邀请他们协助等。 放下完美父母的期待 特殊孩子本身的特殊气质,一开始对父母来说常是陌生的。任何的新手爸妈在一开始都会紧张不安,更何况是面对较磨人的特质,如不说话、高敏感、好动等。父母过去可能没有这样的成长经验,导致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互动、建立亲子关系,带来父母的痛苦与压力。如果这时环境不友善、又有其他孩子要照顾、有婚姻或姻亲问题等等,父母的压力就更大了。巧涵心理师提及到,每一位父母都会渴望自己对孩子所付出的情感得到回馈,这其实是人很自然的需求。但特殊气质的孩子却常无法立即回应、或不理解父母的情绪和需求,让父母在教养过程中受挫。例如冲动的孩子常常讲不听,或无意间闯祸,父母即使知道孩子不是故意的,但心中难免也会感到失落与担心。(推荐文章:别让孩子成为霸凌特殊孩童的帮凶!从小教孩子尊重差异)

特殊儿教我们学习爱,浅谈特殊儿家庭压力!

面对这些情绪,巧涵心理师分享到,父母本身的特质也是重要的因应关键。若是个完美主义的父母,将此特质套入在育儿上,教养的真实景况会与自己的想像造成落差,造成相当大的失落与压力。心理师建议父母要适当地放下对自己成为「完美父母」的期待,给予自己在育儿上一些弹性,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,有时没做好、犯错是没有关系的。除外,特殊儿父母有时会自责,认为孩子的特殊气质是自己造成的,因此产生了弥补心态,将自己的生活全奉献给孩子以进行「赎罪」,导致父母没了自己的生活,失去了自由与平衡。巧涵心理师提醒,爱孩子的父母也要适当地拥有自己的生活,不全然将生活与孩子绑在一起。鼓励家长们勇于开口寻求后援,可以彼此分配工作,给予自己一个休息的时间,即使时间不长,只要可以去外面散步买个东西、与朋友见面聊天、从事喜欢的事情等,都是自我照顾的方式。当父母可以适当地处理自身的需求时,才拥有更多心力去陪伴孩子。 照顾孩子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特殊儿的教养更是花费父母的心力与时间。无论我们在特殊儿身边是什么角色,你我都可以试著给予彼此支持与包容。我们的友善对于特殊儿的父母而言,会是很有意义的。当我们学习去陪伴特殊儿父母面对的教养挑战,或许也是一种学习,使我们能够去爱与包容人有不一样的样貌。无论是特殊儿父母,或身旁的人,当我们看人的角度广又多元,我们的心也会宽一点喔! ‍♀本文由【格瑞思心理咨商所】授权,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采访/撰文 彭韦衔 实习咨商心理师 受访者 王巧涵 临床心理师 facebook:格瑞思心理咨商所

整理/林洧盈
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