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足争宠好好处理,不让孩子成长有阴影,2情境4状况的处理方式看过来

2022-10-02  来源:妈妈宝宝网 标签: 儿童护理

    引起话题的陆剧「以家人之名」,最令人感动的是三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,却有著比亲兄妹还深厚的感情。其中,两位哥哥对妹妹的极度宠爱,更是让许多女性称羡,也好想有个既帅气又宠妹的大哥、小哥。

    然而,在三人培养出深厚的情感之前,妹妹李尖尖一开始对小哥贺子秋并不友善,她一次又一次地把贺子秋的行李丢掉,不过,随著相处时间增长,彼此逐渐滋生如家人一般的亲密情感。


手足争宠好好处理,不让孩子成长有阴影,2情境4状况的处理方式看过来


    对照戏剧情节的美好,现实生活中则显得残酷!如果手足的年龄差距不大,难免会经历一段争宠的岁月,然后,在成长的过程中,慢慢懂事、彼此相亲相爱,之后,才可能如父母最初所盼望的手足情深!
 

家庭是社会的缩影

    虽然是家人,但在相处的过程中,就像一堂微型的社会人际训练,彰化基督教儿童医院儿童发展中心临床心理师郑郡佩表示,兄弟姊妹之间的互动,可说是训练沟通协调能力的最佳机会,特别是在争执之后的妥协,是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学习课题。
 

    她提醒,父母不宜过早介入手足间的纷争,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;然而,处理争宠不当的话,也可能让大的孩子有退化行为的表现,甚至对父母心生怨怼,在心中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。


    家庭有如社会互动的缩影,如果幼年时期未能在手足的互动中,获得好的相处经验,不只对未来的人际关系大有影响,对自身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。郑郡佩心理师指出,可从两个视角来看:争宠的过程中,若自己是看似不受宠的输方,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定必然不够正向;如果自己得宠的一方,很可能出现自我膨胀,觉得大家都要以自己的喜怒哀乐为依归,不排除日后的路容易愈走愈偏。
 

 手足争宠好好处理,不让孩子成长有阴影,2情境4状况的处理方式看过来
 

争宠有原因.引起关注与竞争公平

    手足为何会争宠?郑郡佩心理师表示,「孩子想要引起关注,并竞争公平」。当手足的年龄都小时,比较在乎的是被关注,尤其出现了比自己更小的弟弟妹妹时,父母的注意力难免聚焦在小宝宝身上,大一点的孩子瞬间出现被忽略的感受,于是小小的脑袋就想著「要怎么做,爸爸妈妈才会注意到我」。
 

    值得庆幸的是,愈来愈多生第二、三胎的父母,懂得重视大宝面对弟弟妹妹降临所衍生的情绪,而愿意花时间为孩子们提前「经营」手足之情,例如,以「肚子里小宝宝」的名义,送礼给哥哥姊姊;或让哥哥姊姊隔著肚皮跟弟弟妹妹说说话。
 

    年龄大一点时,手足间的争宠就不时为了「他有什么,我也要有什么」而彼此竞争,她说,「父母同时买数个物品,让每个孩子都拥有,的确可以立即解决纷争,却非长久之计;建议进行策略调整,让每个孩子轮流拥有新的物品,同时,需要费点口舌说明这样做的理由」。

 

面对手足争宠2情境.处理方式

    举凡大大小小的事,都可以引起孩子们的争执,谁都希望父母站在自己的这一方,责骂另一方的手足,该如何处理层出不穷的各式争端,郑郡佩心理师表示,就从「父母不在场,孩子告状」与「亲眼所见」两大情境说明处理方式的异同之处,先说相异之处:
 

父母不在场,孩子来告状→先让孩子各自表述

    孩子来告状,一定都是讲对自己有利的部分,万万不能只听信一方的说词,而是让孩子对事发当时的状况各自表述,一是提供他们重新整理内容的机会,二是在「你来我往」的言词间,有助厘清事情的原貌。
 

亲眼所见→先观察互动状况,评估是否要介入

    人在现场亲眼所见并贸然介入两方争端,未必能让孩子信服,反而丧失训练沟通协调的机会。但有时即使是亲眼所见,也未必能全盘掌握孩子当下的状况,例如:两个孩子玩著玩著,动起了手脚,可能是一时兴起玩起了游戏,也可能真的想打架,「父母不妨静静观察,如果双方只是轻微的身体接触或碰撞,或许可以暂时不介入,等待后续发展再伺机而动;若明显有造成伤害的危险发生,应立即介入,先将双方隔离,以冷却高涨的负面情绪」。
 

手足争宠好好处理,不让孩子成长有阴影,2情境4状况的处理方式看过来


    再来则是针对都要做的事加以说明,包括:「双边协调」与「换位思考加入同理训练」:

双边协调

    若孩子刚好是读中班或大班的年纪,有一定的口语能力时,很适合以引导方式问「你觉得应该怎么样?」让互相争执的双方轮流表明自己的想法,「一方说,另一方要专心听,这是『尊重』,也是对孩子进行初阶的社会礼仪训练」。
 

    郑郡佩心理师表示,父母要在两方说词中找出「彼此可接受的状态」,若未能有共识,就介入更深,直到双方都能有所共识。过程中,孩子找到各自愿意妥协的点,不妨适时予以赞赏,否则必须再进一步引导,引导孩子从聆听对方说法的过程中,说出自己可以接受及无法接受的地方,进而学习折衷妥协,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,也让事件能落幕,避免过分纠结在某一点。


换位思考以进行同理训练

    除了让孩子各自表达想法外,也请他们换位思考,想想「如果你是他,会怎么做?」或「他这么说,可是没有做到,你觉得要怎样才好?」透过换位思考,进行同理心训练,「同理对方当下状况的心情,若能将对方的情绪描述出来,其实也是帮助了解自我的方式之一」。


随心智成熟减少争宠行为

    父母养一个孩子很累,养两个以上更不必说了,每天光是处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,就耗去不少心力,还要处理孩子间不断发生的争端,的确是让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父母倍感辛苦,不过,父母所有努力都会有回报的,郑郡佩心理师引用成功大学行为科学所郭乃文教授名言,「大脑不会做它不会的事」。

    一次又一次的争宠好像练习,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,建立了与父母、手足的互动模式,之后,会「类化」,面对其他类似的状况时,清楚知道怎么做是恰当的做法。比起独生子女,有手足的孩子多了这些练习机会,累积多一点的互动经验,也算得上是一种无形的财富!


    她说,手足的争宠行为多在读幼儿园的年纪发生,国小中年级之后,会随著心智能力的日益成熟,加上在学校的时间较多,也必须与不同个性的同学磨合,在人际关系上增加了不少训练,掌握的技巧更多,回到家中,更懂得如何与手足相处,有助减少争宠行为的发生。
 

手足争宠好好处理,不让孩子成长有阴影,2情境4状况的处理方式看过来

 

常见4状况处理建议

    处理手足争宠,非常考验父母的智慧,怎样做,才能兼顾大小的需求,不让孩子产生「父母偏心」的误解,针对以下状况,郑郡佩心理师提出建议:

 

状况1.总要求大的让小的

    现实生活中,很常见父母说「你比较大,要让小的才对」,郑郡佩心理师指出,「总是要求大的让小的,大的很容易让出火来,因而有行为退化的表现」。
 

    她以在家陪姪儿姪女玩的状况为例,都会对孩子强调「一起玩」的概念,如果小的先拿到玩具,她就会说「你先玩,玩多久,再来换谁玩?大家要一起玩……」以明确的外在环境线索做为孩子一起玩的游戏规则。
 

    郑郡佩心理师强调,「不一定都是要大的让小的,或是总要求某一方让」,由于小的注意力容易被转移,当大小孩争著玩同一个玩具时,父母不妨先用其他玩具吸引小的,并对大的说,「这个玩具先让你玩,玩10分钟后再换弟弟妹妹玩」。此外,不妨在这段时间陪伴小的,帮助注意力转移的更彻底。以这样变通的做法,对于两边而言,都没有被剥夺的感觉,就不会心生委屈。

 

手足争宠好好处理,不让孩子成长有阴影,2情境4状况的处理方式看过来

 

状况2.小宝出生后,大宝行为退化

    郑郡佩心理师在临床评估个案时,的确有「小宝出生后,大宝的某些行为与小宝一样」的案例,而大人也坦承真的有忽略大宝……她说,「行为退化的状况常见发生在3、4岁的孩子身上」,然而,这个阶段的孩子已具有相当的生活自理能力与技巧,建议父母透过训练孩子帮忙做一些事,如:拿尿布、丢尿布等,让大宝从中受到注意并得到赞美肯定。
 

    父母不妨事先对大宝预告,「小宝宝要出来了,妈妈需要多一点时间照顾小宝宝,请你帮帮我,我们一起来照顾小宝宝……」,让大宝意识到自己是被父母赋予任务的小帮手,而不是那个被忽略的可怜小孩。
 

    郑郡佩心理师提醒,父母会多花时间照顾小的,是无可避免的状况,不过,「仍要适时抽一点时间与大宝单独相处,让大宝清楚知道,『就算多了小宝,我们还是一样爱你的』」。

 

状况3.看到大宝「欺负」小宝

    当家中迎来二宝时,对于大宝总是有更多的冲击,原本父母都围著自己转,但二宝加入后,父母照顾自己的时间少了很多,似乎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的关心……逮到父母不在的机会,不免出现偷偷捏小宝的行为,若父母看到时,多半直接以带有责备语气地说:「你不要这样弄妹妹」,郑郡佩心理师建议,如果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错的话,可用选项式的问法:「你是想跟妹妹玩?还是……」,以厘清什么原因让大宝做出捏小宝的举动。
 

    她说,「愈是要求孩子『不要』这样做,孩子愈容易再来一下,不如先了解原因,也容易找出解决办法」。当然,如果小宝哭了,需要先安抚,就先安抚小宝,之后,再平心静气问大宝「为何要这样做」。
 

手足争宠好好处理,不让孩子成长有阴影,2情境4状况的处理方式看过来
 

状况4.自己好像有特别偏心某一个孩子

    父母多会强调自己是公平对待每个孩子,因为「手心手背都是肉」,然而,却也不能否认有时又会比较偏好某一个孩子,毕竟「五根手指总是有长有短」,虽然这样的偏心是人之常情,但孩子的心是敏锐的,总能从细微处感受到父母对待自己和其他兄弟姊妹的不同。
 

    郑郡佩心理师提醒,「如果父母本身自觉对孩子的喜欢或重视有所差别时,请用更多的爱与关心补足那个不受重视的孩子,让孩子知道『我们都是爱你的』;又或者是难免将孩子的表现比较,也请父母赶快想想那个被比下去的孩子,在其他方面的优势表现」,孩子的表本来就存在差异,各有各的优势表现,多看孩子好的那一面,适时给予赞美,避免让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,都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眼神。

 

老二情结

    老大,因为是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,可说是获得父母最完整的爱与无微不至的照顾,至于老二,父母不是不喜欢,但终究少了「第一次」获得孩子的喜悦感,照顾上也有了经验,不再像新手父母充满学习的热情,难怪人们常用「老大照书养,老二照猪养」形容照顾两个孩子的差异。
 

    不过,老二却也更懂得在「逆境」的生存之道,郑郡佩心理师指出,老二会观察老大的表现,怎么做会受到父母的称赞,就做得比老大更好;做哪些事就会被骂,闪得比老大更快,所以,老二比老大更懂「趋吉避凶」并见机行事。为了想得到父母多一点的关注,会主动想方设法让自己被父母看到,比起老大,往往有更好的生存能力!

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  • 儿童护理